原標題:劉鶴訪美:一次“滅火”之旅?
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、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27日起將開始為期五天的訪美之行。中國外交部透露,屆時雙方將就中美關係和兩國經貿領域合作交換意見。
能否給最近持續升溫的中美貿易摩擦“滅火”,緩和兩國經貿關係,是劉鶴此行的最大看點。
時機
2018年以來,中美經貿關係頗有些劍拔弩張的意味。
繼宣布對全球進口光伏產品和大型洗衣機設限後,美國2月中旬發布了鋼鐵和鋁產品232調查報告,認為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嚴重損害了美國內產業,威脅其國家安全。如果特朗普依照商務部的建議,對上述兩類產品實施關稅、配額等進口限製措施的話,將是對身為鋼鐵和鋁產品出口大國的中國又一個沉重打擊。
除貿易外,美國還對中資企業在美投資經營活動密集設置“玻璃門”、“彈簧門”。受政治因素影響,華為有關手機產品在美國銷售受阻;螞蟻金服收購速匯金也被美國監管機構以“威脅公民數據安全”為由否決。
中國商務部警告說,中美經貿問題在美國國內正有被政治化的傾向。
“盡管一年間,中國與美國曆經數次磋商,中國做出切實的努力來力求撥雲見日,但這些舉措沒有改變美國政府對於中美經貿關係的認知”,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直言,眼下美國發動貿易戰的信號更加清晰,“中美貿易之間正在經曆從貿易摩擦進入貿易衝突的關鍵階段”。
這意味著,能否避免中美貿易摩擦進一步升級為衝突,眼下正是不可錯失的時間窗口。
可能
但“滅火”向來不容易。
據官方數據,1992年中美雙邊貿易額僅為175 億美元,占全球貿易額的比重僅約0.5%左右。2016年,中美雙邊貿易額超過5200億美元,增長28倍多,占全球貿易比重超過3%。
對中美彼此而言,全球金融危機之前中美關係對中國的重要性明顯高於美國。2000年以前,中美貿易額占美國外貿總額的比重尚不足4%;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,中美貿易對美國越來越重要。目前,中美貿易額占美國外貿總額的比重也達到14%。
“近幾年中美經貿關係對彼此都非常重要,雙方關係越來越對等”,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蘇慶義說,這意味著雙方談判能力也在趨近,合作自然也就不會那麽順利。
不過,考慮到當前中美兩國經貿合作已形成“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”的利益交融格局,打一場注定沒有贏家的貿易戰並不符合美國的根本利益。在此情況下,將中美經貿合作拉回正常軌道仍有空間。
中國現為美國除北美地區外最大的出口市場,也是美增長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場之一。據官方數據,美國62%的大豆、14%的棉花、25%的波音飛機、17%的汽車、15%的集成電路出口目的地都是中國,對華出口支撐了美國上百萬個就業崗位。
在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看來,從長遠看,由於中國經濟的彈性以及增長與發展的巨大潛力,一旦貿易摩擦失控,“美國終將承受更壞的結果”。
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亦認為,考慮到中國產業體係完整,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,不像部分發達國家存在明顯短板。一旦雙方在貿易問題上交惡,“美國遭受的損失未必比中國小。”
在此情況下,中美合不僅兩利,還有利於世界;中美不合,不僅兩損,還有損於整個世界。
如何讓美國更加理性看待兩國經貿合作,並與中方相向而行,推動中美經貿關係平穩健康發展,將考驗中國高層的智慧。
責任編輯:劉光博
"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